
引江濟淮35千伏石白線水稻田內導線開斷、改造至新立桿塔

湯口路橋球管頂管頂進中

引江濟淮110千伏游官線吊車 桿塔組立工作實施

中肯路橋夜間停水施工中
國之大計,在于民生。作為引江濟淮“一號工程”的“先行軍”,供電、供水、燃氣、通訊四大類專項遷改關乎民生,關乎大計,必須攻堅克難、快馬加鞭。
引江濟淮工程合肥段共有四大類遷改線路184條,點多、面廣,施工過程中需不斷消除各類“疑難雜癥”。在合肥市引江辦、合肥市引江投資公司的總體牽頭和高效協調下,全市的專項遷改工作按期進入收尾階段,全力保障了主體工程的順利進行。供電遷改方面,敢于擔當,勇挑重擔;供水遷改,安全高效保障工程建設;燃氣和弱電遷改,嚴把質量關,解決交叉施工諸多難題。
引江濟淮工程注定被載入史冊,而在工程背后默默付出的這些人和事也同樣值得銘記。
電力遷改 敢于擔當、勇挑重擔 從10kv到110kv難關全線攻破
張磊是合肥電力安裝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他同時也負責這次工程中的9條線路的遷改任務。在廬江進行廬石線的遷改時,張磊發現,這里的地勢低洼,想要順利完成遷改,就必須在農田和水塘中間作業。“需要踩著水和泥,克服艱難險阻在一片河塘中搭起一座角鋼塔。”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以前不曾有過的經歷。110kv云上線的遷改是當時遷改難度最大的工程,對于技術規范的要求遠超同級別其他線路。再加上當時正好趕上洪澇災害,張磊他們面臨著諸多困難。“我們當機立斷,針對現場實際情況重新制定方案。當然這就需要跟當地的供電部門再次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與幫助。”張磊記得,這條遷改線路恰好跨派河大橋,檔距在當時的遷改中是最大的,有400多米,不僅施工難度大,技術難度高,實施的風險也很大。同時,在云上線作業時,還遇到了另一個棘手難題,跨河兩岸的設施一邊與經開區的擬建道路標桿的高度沖突,另一邊與肥西縣譚沖河公園的建設工期發生沖突。困難接踵而至,而張磊卻帶領著團隊一邊修改技術方案,一邊科學排布工期,關關難過關關過,最終在2021年國慶前夕完成該條線路的遷改。
90后的張磊是單位最年輕的項目經理。十年時間,他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一名出色的管理能手。在引江濟淮電力遷改的過程中,時常要在惡劣的條件下施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幾乎就是家常便飯。“吃點苦是福氣。”張磊靦腆地說。
在電力遷改工程中,停電安排也是重要環節。來自中能建安徽電建二公司的吳波和同事們就遇到了停電的難題。他們負責的江淮溝通段的電力遷改,是涉及戶數最多的線路遷改項目,影響到8個村莊,施工點達48個。“停電不是拉閘那么簡單,它關乎著民生。需要有計劃的科學安排,才能保證停電不影響居民、企業正常生產生活。”吳波介紹道,最終在合肥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余次的方案修改,終于完成該段線路的遷改任務。
引江濟淮合肥段的電力遷改路線主要集中于合肥市經開區、肥西縣的派河沿線與廬江縣的羅埠河沿線,涉及區域內重要用戶眾多,電網運行情況復雜,對遷改工作提出較高要求。2019年4月起,引江濟淮電力遷改工程正式啟動。合肥供電公司“市縣一體化”運作,陸續配合巢湖路橋、翡翠路橋、創新大道橋等8座橋梁的改造、新建等工作,超前完成相關電力桿線遷改工作。在此過程中,該公司提前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科學調整重要用戶負荷,嚴格管控工程建設時間,將對電力用戶影響降至最低。在做好電力遷改的同時,合肥供電公司延伸優質服務,客戶經理團隊超前為引江濟淮建設單位“量身定制”接電方案,確保工程建設全程用電可靠平穩。
供水遷改 安全高效、全力保障 用釘釘子的精神完成所有遷改任務
在供水遷改工程中,常常會涉及到各種管路的改變。引江濟淮合肥段的供水遷改工程由合肥供水集團負責施工,涉及繁華大道、創新大道、湯口路等20條道路。而合肥市區段的跨河管道多,口徑大,施工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啃的“硬骨頭”。
今年國慶,引江濟淮工程配套之一的繁華大道橋開通了。這座橋為眾多跨引江濟淮河道橋梁中結構最為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之一,而該段的供水管道遷改也存在管線長、施工節點多等難題。針對該項目特點,供水集團秉承“態度好、速度快、技能高”的服務要訣,通過提前謀劃,分段實施,各個擊破,經過無數個日夜奮戰,終于如期完成遷改任務,為繁華大道橋的通車提供了前提條件。“我們的努力就是為了保障引江濟淮工程的有序推進。”合肥供水集團引江濟淮工程項目負責人朱穎晨說。
朱穎晨介紹,他們所承擔的湯口路、創新大道、蓮花路等頂管項目共涉及17座頂管沉井,最淺的沉井井深15米,最深的新橋大道沉井深度達31米,是全省目前最深的供水頂管沉井項目。“施工難度、安全風險極大。”朱穎晨回憶道,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開挖深度太深,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巖石層,給施工再添新難題。經過多輪研判,修改方案,日夜趕工,最終在預定的工期內順利完成。
作為此次合肥段供水遷改工程的負責人,朱穎晨深感重擔在肩。“就拿外圍協調來說吧,牽涉的部門就涉及肥西大建設指揮辦公室、安徽皖江物流集團、肥西縣水務局等20個,我們需要根據相關工作一個個對接,尋求支持和幫助。”朱穎晨回憶,“施工過程中,我們既要保證自身的安全,也要保障工程的進度。”這兩年以來,全年無休、沒有白天黑夜之分已經成為朱穎晨以及參與這項工程的同事們的常態。“要用釘釘子的精神去做這件事。我很自豪,我們都完成了。”
引江濟淮河道為百年重點工程,百年的河道應有百年的配套供水管網。為此,合肥供水集團在過引江濟淮河道處首次采用自錨式球管、球管頂管、大口徑球管同材質連接等新工藝新技術,大大提高過引江濟淮河道管網的使用壽命與安全穩定性,真正做到了“抓科學管理、建百年水網”。
燃氣弱電 連續奮戰、逐個突破,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
“經過24小時的連續奮戰,2021年9月27日晚上8點,隨著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成、檢測合格,引江濟淮湯口路中壓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合肥燃氣集團中壓燃氣改造項目管理員劉曉康回憶起那天晚上的情形,仍然情緒激昂。
燃氣的遷改可謂驚險不斷。劉曉康告訴筆者,在原湯口路過派河段DN500燃氣管道的遷改過程中,因不滿足覆土厚度要求,河道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這里河道寬,管道長,遷改的難度巨大。”經過劉曉康踏勘及研究圖紙,他們梳理了施工的重點難點,逐個研究,各個突破。“入土點的選取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點。”劉曉康介紹道,集合各方意見,同時考慮到派河北側預制管道場地不足,不具備一次性回拖條件實際情況,最終選擇一個合適的入土點,采用“5接1”方案,既保證各管線之間的安全間距要求,又降低施工風險,節約投資,最終順利完成遷改。
引江濟淮工程啟動以來,弱電的遷改也始終牽動著各方的心。該項工程涉及多處跨河,由于跨河距離長,沿岸土質松軟,特殊環境下施工難度極大。由合肥市引江濟淮投資有限公司牽頭,移動、聯通、電信、安廣四家通信企業積極整合現有資源,謀求解決方案,結合橋梁建設進展情況,進行隨橋敷設,克服施工難點。同時在確保施工安全與網絡質量前提下,優化弱電設施遷改方案,降低遷改工作量,壓降改造時間,保障主體工程施工進度。
截至目前,合肥市引江濟淮投資有限公司牽頭負責的四大類專項遷改桿管線共184條,已完成182條,下剩2條供電線路正在緊張施工中,計劃年前全部完成。
作為專項遷改工作的牽頭單位,合肥市引江濟淮投資有限公司不斷踐行著國企使命,擔當著社會責任,與供電、供水、燃氣、通信等部門建立高效順暢的對接協調機制,逐一化解專項遷改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確保引江濟淮工程(合肥段)建設順利推進。
千年大計的引江濟淮工程即將試通水通航,合肥這座城市通江達海的愿望也將得以實現。合肥市引江濟淮投資有限公司牽頭抓總全力推進的合肥段四大類專項遷改工程,已順利進入收官。目前,合肥市引江濟淮公司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推動江淮運河生態廊道——“百里畫廊”的規劃編制工作。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勝利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四季繁花似錦、長年綠波蕩漾的引江濟淮合肥段,必將成為江淮運河生態廊道最美的百里長卷,為新時代新征程的合肥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張夢怡 通訊員 唐進 |